1
3月8日,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來到位於福建泉州永春縣的一個陶瓷衛浴生產基地。當看到施釉、搬運、碼垛、質檢等工種統統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形各色的機器人,吳曉波驚訝之餘寫下了《來中國看馬桶工廠》一文。他在文末寫道:「時間僅僅六年,天地卻已煥然一新。若再給有志氣的中國企業家六年時間,你覺得還可能出現怎樣的氣象?」字裡行間,無不透露他對中國製造業轉型日新月異的感動與欽佩。
是什麼樣的「馬桶廠」讓吳曉波如此震驚?大多數人可能已經猜到,那就是九牧永春5G生產基地。生產基地位於九牧永春智慧製造產業園區,園區工程啟動於2017年,總投資10億元。那一年,5G概念剛成形,國內還沒有建造一個5G基地台,以至於所有人都認為它是一個成敗難料的試驗品。九牧作為投資者,選擇了西門子、中國電信和華為作為專案的合作方,分別負責數位工廠整體架構設計、5G網路鋪設和雲端運算、智慧硬體供應。據悉,整個工廠的設備上單單是感測器就有1000多個。 2020年4月,九牧永春5G生產基地正式投產,目前陶瓷馬桶的產能達40萬件/年,享有全球第一家5G數位智慧陶瓷工廠的盛譽。
5G陶瓷工廠,並非單單只是空喊「智造」的概念。據了解,九牧永春5G生產基地透過5G技術的運用,生產效率複合提升了35%,單位產值能耗複合減低了7%,而產業研發週期年均縮短15天。除此之外,九牧5G雲端製造已經打通了銷售端和製造端的對接,透過生產數位化、管理視覺化、C2F個性快速客製化、安全生產可控制率100%、固危物控制100%、生產效率提升50 %的零庫存生產方式。 九牧陶瓷智能研究本院作為全自動生產製程研究基地,生產效率比傳統陶瓷生產提升65倍;九牧C2F快速客製化系統實現一鍵報價下單及安裝售後一體的一站式空間智能客製化業務流程管理,做到「1小時設計,24小時製造好」…
九牧永春5G生產基地讓我們看到了陶瓷產業透過數位化提質、降本、增效的轉型示範。
2
「所謂的智慧化與工業4.0,試圖解決的還是製造業的兩個百年核心課題:降本與增效。」 吳曉波的這一句評語,在同樣是從事陶瓷製造的蒙娜麗莎、東鵬身上得到充分體現。
3 月8日,蒙娜麗莎公佈「特種高性能陶瓷板材綠色化、智慧化技術改造」 專案建置內容調整為「透過設備引進、窯爐重建,三條窯爐生產線進行擴增效及自動化智慧化改造」。改造後,蒙娜麗莎特種高性能陶瓷板材專案的三條窯爐生產線產能將達1520萬㎡,提升生產基地的自動化、智慧化、綠色化水平,< strong>人均勞動生產力將達到550萬元。
2020年4月,蒙娜麗莎藤縣生產基地第一期4組生產線全面投產,代表了蒙娜麗莎在中國智造的道路上邁出關鍵一步,正式進入蒙娜麗莎「智慧製造4.0」的新時代。蒙娜麗莎藤縣生產基地採用中央控制大數據系統監控生產的整個流程,是真正實現智慧管控的數位化工廠。原料自動入料、經連續球磨、噴乾製粉、壓製成型、乾燥、施釉、窯爐燒成、拋磨、揀選自動運行、機械手打包…技術人員只需在控制室下達指令、監控運行數據,一切生產便可按部就班。
隨著各種先進設備、先進系統的應用,蒙娜麗莎藤縣生產基地的原料單線產能、配料精準度、彈性生產的轉場切換速度、產能配置的最佳化、溫控精準度、產品平整度、餘熱回收率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從此生產基地被貼上高效、高質、節能、環保的標籤。
在蒙娜麗莎的生產車間當工人,人均勞動生產力將達到550萬元;在東鵬的生產車間當工人,人均產出效率則是以往的1.5倍。
東鵬(永川)智慧家庭創意產業園區作為東鵬首個西南陶瓷生產基地,承載著公司開拓2025智慧製造和國內產能新佈局的重要使命。據了解,東鵬永川生產基地在智慧製造上做出了巨額投入,所有生產線都選用了當前最先進的智慧製造系統,雲端運算與物聯網即時交互,自動化設備互聯互通,人均產出效率提升30-50%以上。
一方面,東鵬為協助「中國建陶工業2025」智慧製造的轉型升級,永川生產基地引進了大量尖端的技術設備和智慧製造系統。包括:全自動智慧生產線、自動儲坯軌道系統、智慧撿磚機器人、智慧數位化中控系統…
另一方面,東鵬始終把創新驅動和綠色發展作為企業核心策略,「環保、低排、無菸工廠」成為了永川生產基地的追求和使命。據悉,東鵬永川生產基地在燃料方面全面啟用天然氣,並配備SCR低溫脫硝系統和半乾式脫硫系統,實現煙氣超低標準排放;此外引進的循環水處理系統,可實現廢水100%循環利用。
3
「十三五」期間,我國工業增加價值由23.5兆增加到31.3兆,連續11年成為世界最大的製造業國家,但「製造業大國」並不等同於「製造強國」。中國製造業的“智造」轉型之路仍任重道遠。
國務院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加速數位發展,打造數位經濟新優勢,協同推動數位產業化和產業數位轉型」。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肖亞慶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經濟數位轉型是大勢所趨。要掌握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的發展方向,全面部署5G、工業互聯網、資料中心等新一代資訊通信基礎建設,實施製造業數位轉型行動、智慧製造工程、中小企業數位化改造等等,促進新一代資訊科技與製造業充分融合、製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加速發展數位經濟,最根本的是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
由此可見,持續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將成為未來中國製造業實現新發展的焦點,毋庸置疑也是整個陶瓷產業為之努力奮鬥的方向。 在看到九牧、蒙娜麗莎、東鵬等企業的生產基地之前,大部分人對於陶瓷工廠的刻板印象還停留在「落後、污染」。值得慶幸的是,業內總有一批又一批的企業家和技術人員為「陶瓷產業智造轉型」默默付出,才有了今天陶瓷廠工人逐漸被機器代替的結果。
其實不只在生產端,陶瓷產品的應用端-裝修施工也面臨機器取代人工。去年年底,碧桂園旗下的博智林機器人公司一次發表了9款43台建築機器人,轟動一時。隨後,具有樓層清潔、室內噴塗、地磚鋪設、牆磚鋪設等各式各樣功能的機器人分批上崗,人工1.5-4倍的施工效率可保持每天24小時的運作,施工的品質、精準度完全優於人工,而施工成本卻遠低於人工。
照此趨勢發展下去,未來陶瓷的生產車間和裝修工地可能只有機器人存在。這讓人不禁調侃:日後連「不讀書就去搬磚」都將成為奢望。
作者:洪曉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