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各行各業的原料都在漲價,製作釉面材料的鍶、鋯、鈷、镨、鎳等原料價格也不例外。
例如,氧化鈷的價格一度從20萬元/噸飆升至38萬元/噸,這被陶瓷人揶揄為「鈷奶奶」發威;碳酸鍶的價格也一度大漲近四倍,每噸從7500元漲到28,000元;氧化镨的價格也已從低潮時的46萬元/噸漲至64萬元/噸。
各類原料價格的上漲,導致製作釉面材料的成本大增,但又很難對下游磁磚廠家漲價,業內因此傳出「某銷售老總因接單太多導致公司虧損嚴重而被開除”的段子。
而為了因應製作釉面材料的鍶、鋯、鈷、镨、鎳等原料價格大幅上漲的情況,今年許多釉面材料公司紛紛調整配方,甚至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超過50%的釉料已由鍶改為鋇結構配方。
晶體乾粒:
助推磁磚或岩板取代天然石材
色料、釉料、墨水,統稱釉面材料,是磁磚的各類色彩、紋理以及凹凸效果的直接締造物。從印花釉到滲花釉,從全拋釉到微晶熔塊,從乾粒釉到數位釉及數位墨水,如今釉面材料已進入數位時代。
近年來,在瓷磚同質化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差異化產品的需求激增,這使得釉面材料中的乾粒和墨水進入了發展快車道。在2021年的廣州陶瓷工業展上,乾粒和墨水最令人矚目的兩大潮流看點就是晶體乾粒和數位模具墨水。
據了解,要想讓瓷磚表面形成閃光的晶體效果,目前業內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水釉,另一種就是用乾粒,由於水釉的透明度不夠且懸浮性能較差,因此業內普遍使用乾粒。
今年以來,諸多一線瓷磚品牌紛紛推出以「晶鑽、晶耀、星鑽」等命名的新產品系列,不論名字幾何,其共同特點是使得瓷磚表面具有閃閃發光的晶體顆粒。
這種閃光的晶體效果,就來自釉面材料的創新,由於不同釉面材料廠家和瓷磚廠家的叫法不一,本文將其統稱為晶體乾粒。
晶體乾粒的出現與興起,具有必然性。其一,業界苦同質化久矣,閃光的晶體效果令人耳目一新,而且由於晶體乾粒成本較高,設定了價格准入門檻,帶來了推廣的窗口期;其二,業界永恆的對標天然石材的主題,也必然鞭策瓷磚的表面效果無限趨近天然石材,晶體乾粒就解決了石材中天然晶體難以複製的陳窠。
目前,晶體乾粒應用較多的領域均為定位高端的大規格瓷磚產品,從750×1500mm到1600×3200mm不等,尤其是運用於岩板產品,這不僅是出於成本和消費者對價格的接受度等方面的考慮,更是由於晶體乾粒營造出的閃光晶體效果,十分接近天然石材,特別是被歸納為奢石類別的天然石材。因此,目前大力推廣晶體乾粒產品的均為有實力的第一線陶瓷企業。
有業內人士指出,包括晶體乾粒在內的乾粒裝飾技術繼續發展下去,將進一步助推瓷磚或岩板取代普通天然石材以及天然奢石的步伐。
在晶體乾粒的研發方面,道氏技術頗有發言權。其早在2014年就已申請「金砂乾粒」的發明專利,此後又相繼研發出「冰晶乾粒第一代及第二代、金屬乾粒、金屬乾粒鎏金定位技術、巨晶幹粒」等創新乾粒產品,上述所有各類乾粒產品都已被業內眾多知名陶企批量使用。
以冰晶乾粒為例,據道氏技術陶瓷事業部副總經理餘水林介紹,第二代冰晶乾粒較粗、較閃、較純、雜質點少,可解決白磚黑點問題,且不易沉澱;粒子燒後效果透明偏白,採用超粗冰晶乾粒定位工藝,產品更接近天然石材的冰晶效果;此外,乾粒拋和全拋釉、乾法及濕法工藝均可通用,且使用量減少,成本更低。
陶瓷產業資深工程師李家鐸認為,乾粒拋和乾粒裝飾技術是釉面材料的一個發展方向,其中,含有鋯英砂、藍晶石、雲母類等天然礦物的乾粒裝飾技術正在抬頭,而乾粒拋已經走向規模化。
針對晶體乾粒,也有業內人士提出了擔憂,因為該類產品在燒成後三天內,其內部的晶體結構仍然在持續分裂,也就是說其穩定性目前還有待進一步加強。不過,已經在晶體乾粒板塊研發已久的釉面材料廠商指出,他們已經透過配方的調整解決了晶體分裂不穩定的難題。
數位模具墨水:
提高生產彈性,讓磁磚凹凸有致
以往,想要讓磁磚表面形成凹凸的效果,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透過釉面材料的堆疊或下陷等方式在瓷磚的表面釉層上實現,另一種是透過傳統模具壓制在瓷磚的坯體上實現。
隨著磁磚規格越做越大,厚度越做越薄,用傳統模具來營造磁磚坯體的凹凸效果也越來越顯現出弊端。尤其是厚度3mm、規格可達1600×3200mm的薄岩板出現,使得製作一個相應的傳統模具不僅造價高、轉產不便,而且還會造成薄岩板坯體應力不均衡,從而導致岩板成品在深加工時容易破裂。
數位模具墨水的出現,就解決了傳統模具造價高、轉產不便、破壞坯體應力等難題,因為該墨水是透過噴頭輕噴於坯體之上,即可一次性實現凹凸效果,不會破壞坯體應力,這使得磁磚尤其是岩板在轉產、色彩搭配、凹凸紋理等生產環節的控制上,都能更加隨心所欲。
磐盛科技總經理趙小平表示,針對今年流行的數位模具產品,磐盛科技跟義大利Smalticeram噴火龍公司合作,推出的數位模具產品透過Durst水性釉料數位噴釉機,搭配Rockjet 噴頭技術,每通道下釉量達1kg/m²,從而獲得高清晰度的列印效果和高品質的細節體現,甚至打造出凹凸效果;還可同時使用兩種不同釉料進行瓷磚表面裝飾,不受模具面數量的限制,例如能使同一片磚面同時呈現亮釉和啞釉等多種效果。
李家鐸指出,數位模具墨水能夠大幅調高生產的彈性,使得製造立體效果更加容易,造型和圖案也更加豐富。
但是,數位模具墨水有較高的製作難度。根據道氏技術墨水板塊相關負責人介紹,道氏技術數位模具墨水的技術特點在於堆積厚度可達1-2mm,其公司早在2017年就已著手研發數位模具墨水,而生產這類墨水,需要在原料的選擇上更為嚴格,同時也要結合特殊的粉料表面處理加工工藝,因此製備難度較高。
「我們可以根據客戶的生產線需求,為客戶生產專業客製化的數位模具墨水產品。」道氏技術墨水板塊負責人進一步介紹,「水性墨水」是墨水的未來發展方向,因為水性墨水可解決釉墨分離的問題,還可以實現大墨量的噴墨列印,並且使用起來更加環保。
水性墨水為何會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李家鐸指出,這是環保趨勢下的必然要求,由於溶劑型墨水只有不到40%的固含量,其中60%的溶劑在生產過程中難免會有部分揮發,揮發性有機物影響大氣環境,而以水為溶劑的水性墨水則能解決這類污染問題,同時也能帶來成本的大幅降低。
關於數位模具墨水,邁瑞思行銷總經理伍宇新表示,數位模具墨水能夠有效提升岩板的產品性能,讓岩板在切割和倒角時沒有白邊,而且可以使得高低溫、亮啞光靈活搭配於同一片磁磚產品之上。
此外,伍宇新也指出,如今墨水的進步體現在髮色更純正、飽和度更高了,材料的穩定性越來越好,而且墨水不僅僅用於瓷磚,還跨界拓展到了發泡陶瓷的塗裝,以及運用於水泥板、矽鈣板、軟瓷、玻璃等建材品類。
在建陶市場的存量時代,陶企需要差異化產品來突圍,岩板的出現更是助推了釉面材料的高端化。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數位模具墨水應運而生,這不僅提升磁磚產品本身的性能,也能進一步提升整個釉線設備的製造流程。因此有業內人士表示,未來質感岩板的主要研發方向就是數位模具製程的不斷改良。
調整配方:
尋找原料替代,因應原料漲價
今年,各行各業的原料都在漲價,製作釉面材料的鍶、鋯、鈷、镨、鎳等原料價格也不例外。
為了因應原料瘋漲的壓力,這使得釉面材料生產廠商紛紛進行微創新,即用其他原材料取代價格猛漲的原材料。
不過,在原料替代方面,墨水的配方比較固定和死板,因此替代較為困難,例如鈷的藍、黑髮色在製作墨水時就無可取代。因此,原料替代主要見於釉料。
根據佛山簡捷製釉總經理吳至權介紹,在釉料中,碳酸鍶的作用是助熔和髮色,而這些作用並非完全不可替代,例如使用碳酸鋇結構配方通過優化也能滿足大部分技術要求,事實上已有超過一半以上的釉料由鍶改為鋇結構配方;矽酸鋯的主要作用就是增白,這可以透過選擇更優質的長石、泥土原料以及使用高鋁結構的配方來減少矽酸鋯的用量。
佛山一釉面材料企業負責人表示,碳酸鋇當然不可能一比一的等量替換碳酸鍶,而是需要引入一些比如熔塊粉等材料,來改善毛孔並增加髮色。
該負責人坦言,今年以來,鈦、氧化鋅、鋯英粉、全拋釉用的碳酸鍶等原材料成本增幅很大,但是,把原材料漲價的成本完全轉嫁給下游的陶瓷企業是行不通的,因為對方接受不了,只能跟陶瓷企業進行最基本的漲價,因此調整配方有不得已而為之的意味。
比起原料漲價,對釉面材料廠商來說,色釉料的需求量減少也是巨大的挑戰。李家鐸指出,短期內有釉磚還是主流,但要專注在發展方向,做好應對變化的準備。
例如,當初噴墨列印相對於網版印刷可以節省20%左右的色料用量,引發一波釉用色料需求量下降。
此外,每平方米瓷片以往的釉料使用量可達1公斤,隨著如今瓷磚全品類紛紛走向瓷化,尤其是瓷化性能和緻密度更好的岩板,讓釉料的提高強度、耐腐蝕等保護作用失去了必要性,而這也是能夠精準施釉的數位釉能夠興起的原因——哪裡需要,釉料就精準地噴塗到哪裡。
綜上所述,差異化產品創新、環保需求、原料漲價、色釉料需求量減少,都對釉面材料提出了新的挑戰,也考驗著釉面材料廠商應對危機的智慧… …
(文章轉自陶瓷資訊)